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跨境贸易融资外汇便利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最新信息

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跨境贸易融资外汇便利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2022-09-28 07:57:00
本报记者马玲
  “支付业务办理时间由2至3天大幅缩短到几分钟,不仅满足了资金快捷支付的需要,也有效解决了有时无法事前提交真实性证明材料而导致资金使用困难的问题,大幅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和办事效率。”辽宁某外商投资企业财务部门对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频频点赞。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上述企业日常资本项下收入支出具有笔数多、金额小、业务类型同质性强等特点,针对这一情况,当地银行向企业介绍了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此后,该企业资本项下资金支付均采用支付便利化政策办理。“相比传统事前逐笔提交真实性证明材料的方式,便利化政策能有效减轻银企双方负担,大幅节约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等,政策红利明显。”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上述案例只是外汇局持续推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改革的一个缩影。真实合规的经常项目交易得到充分保障,跨境投融资等资本项目手续不断简化,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多样化的外汇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党的十八大以来,外汇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持续推进外汇领域改革开放,不断完善与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坚定不移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开放发展。目前,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更加便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
  谈及下一步在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方面的计划,外汇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稳慎推进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试点;健全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有序扩大外债便利化试点范围;加强企业境外放款、银行境外贷款与跨境担保、境外投资等业务联动管理;进一步提升资本项目跨境业务数字化水平。
  优质企业贸易外汇结算
  “秒申请、分钟办”
  某跨国公司上海总部和其所有区域财务中心共计14家企业,适用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后,每个月批量付款业务的材料准备时间缩短了70%以上,大大提高了企业办理外汇收支的效率,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由于付款时效性得到了有效保证,该公司的国内外供应商与集团公司的跨境业务联动也得到进一步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向纵深推进,企业贸易外汇结算时间大幅缩短。记者了解到,2012年、2013年,外汇局相继实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全面取消进出口事前逐笔核销制度、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服务贸易相关外汇业务全部交由银行直接办理,大幅简化审核单证,基本取消前置证明要求。改革后,贸易外汇收支业务平均办理时间缩短75%以上,人力成本减少三分之一,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与此同时,为精简业务办理流程,外汇局结合形势发展和管理需要,逐步将经常项目行政许可事项由15项简化到6项。清理整合经常项下外汇账户,将经常项下账户精简至7类,便利银行外汇业务开展和数据统计报送,降低企业操作成本和账户管理成本。
  此外,为推动实施信用监管,2019年以来,外汇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全国推出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并在上海自贸区等四地实施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支持审慎合规的银行为信用优良、内控规范的企业,在单证审核、特殊退汇、对外付汇报关单核验等方面,提供更加便利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外汇收支服务,逐步构建起银行分级、企业分类的精准化信用管理机制。截至2022年7月底,全国共办理相关贸易便利化业务100多万笔、金额8000多亿美元,优质企业贸易外汇结算实现“秒申请、分钟办”,业务办理时间节约一半以上。
  支持高新技术
  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
  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外汇局不断拓展企业跨境融资渠道,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2018年,外汇局开展外债便利化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微高新技术等企业在一定额度内根据实际经营需要自主借用外债,不受净资产规模较小的限制。
  2022年5月,将试点主体扩展到专精特新企业、试点地区范围进一步扩大至17个省(市)的所有区域,已开展试点的9个省(市)区域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额度提高至等值1000万美元,另外8个省(市)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额度为等值500万美元。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试点政策有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增加研发投入、推动技术进步,有力促进了试点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壮大。
  浙江某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水泵、机组及污水处理设备研发、生产、销售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6月1日,该公司以跨境人民币形式办理了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业务,签约金额3000万元,为企业节省财务费用100余万元。“这笔业务不仅使企业融得境外低成本资金,而且有效避免了汇率风险,降低了汇兑成本。”该公司负责人激动地对《金融时报》记者说。
  实际上,不仅是服务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外汇局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升企业跨境融资便利性方面作出了更多有益探索。例如,取消非银行债务人到外汇局办理外债注销登记的管理要求,按照新的规定,企业在办理完最后一笔还本付息业务时,即可同步在银行办理外债注销;进一步改革企业外债登记管理,试点取消非金融企业外债逐笔登记。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除外)可按照企业净资产两倍的金额向所在地外汇局申请办理一次性外债登记;为支持疫情防控,外汇局从2020年开始允许有需要的企业网上申请办理外债登记,并自2022年4月起在全国范围内支持企业线上申请外债登记。
  持续便利跨国公司
  跨境资金集中运营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银行、外汇局积极支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便利跨国公司跨境资金运用。2015年,发布《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引入外债比例自律管理模式,优化经常项目收支单证审核、实行资本项目资金意愿结汇,有力促进了跨国公司总部经济发展。
  为持续推动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发展,2019年,外汇局发布《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实现全流程科学化管理,实施宏观审慎管理、简化登记管理,优化账户管理、拉平本外币政策,扩充政策红利、实施资本项目外汇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扩大高水平开放、积极服务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夯实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基础。
  为支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便利跨国公司企业集团跨境资金统筹使用,2021年,在北京、深圳开展首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试点面向信用等级较高的大型跨国公司企业集团,统一本外币政策,适度提高外债和境外放款额度,进一步便利资金划转和使用,实现一定额度内意愿购汇。试点以来,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办理规模合计近500亿美元,显著提升了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统筹使用效率,有效降低了企业汇兑风险及财务成本。
  近期,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进程更进一步,人民银行、外汇局决定,在上海、广东、陕西等八地开展第二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与第一批试点政策相比,此次政策实现三大重要“升级”:一是增加试点地区和企业数量,进一步扩大了政策覆盖面;二是允许跨国公司在境内办理境外成员企业本外币集中收付业务;三是进一步便利跨国公司以人民币开展跨境收支业务。
  业内人士分析称,这是中国稳步推动资本项目开放、促进贸易投融资便利化的又一重要举措,更是对跨国公司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有助于提高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统筹使用效率,有效降低企业汇兑风险及财务成本。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跨境贸易融资外汇便利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