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需不断完善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体系

最新信息

评论丨需不断完善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体系
2023-11-14 09:00:00
近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系统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绿色金融是指以实现环境效益为目标,支持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以及其他绿色产业发展的金融活动,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多种形式。绿色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被认为是推动经济转型、实现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国际上对于绿色金融的探索和实践已有多年历史,例如欧洲投资银行(EIB)早在2007年就发行了首笔气候意识债券(Climate Awareness Bond),资金专门用于气候相关项目。此外,随着赤道原则(Equator Principles,EPs)以及负责任投资原则(PRI)普遍被国际金融机构所采纳,进一步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合作。
  绿色金融能够通过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和项目,支持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发展,有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经济体系。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绿色金融的发展,将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中国金融监管部门自2007年以来陆续出台《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绿色信贷指引》(2012年)、《能效信贷指引》(2015年)、《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2016年),相关政策在国际上均是首创,推动了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并且逐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根据报道,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5万亿元,近3年复合增长率25%,且绿色信贷占贷款余额比重呈上升趋势,从2013年的8.8%上升到现在的10%。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5万亿元,发行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从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根据绿色金融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情况,金融支持对提升绿色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绿色消费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清洁能源领域,中国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多种金融产品,资助了大量风能、太阳能等项目的开发和建设。中国风能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继续突破1亿千瓦,占全部新增发电装机比重62.5%,新能源成为新增装机容量最大的电源类型。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降低了碳排放,同时也带动了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了就业和地方经济增长。此外,绿色金融还在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发挥了作用。例如,通过发行绿色债券支持长江经济带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项目,提升了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质量,有助于实现区域的绿色发展。
  日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科技金融和数字金融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语言模型、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使得绿色资金流向更加透明和安全,有助于绿色项目的筛选和风险管理。另一方面,数字金融平台可以扩大绿色金融产品的覆盖范围,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用户体验。同时,除了在传统的银行业务外,我们国家在保险、证券等其他金融领域也积极推动绿色化改革,如绿色保险等。
  未来,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还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绿色项目的评价标准尚不统一、信息披露机制不够完善等。但随着国家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定位不断提高,以及科技金融、数字金融与绿色金融的有机融合,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通过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绿色金融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加强国内外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绿色金融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绿色金融将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赋能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转型与绿色发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评论丨需不断完善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体系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